编者按:
“双高计划”是国家教育部与财政部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旨在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双高计划”建设以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职业教育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改革、突破发展瓶颈,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奋力向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院校迈进。
学校作为首批“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在引领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诸多可推广、可借鉴的典型经验。为充分展示重电的“双高计划”建设成果,呈现重电职业教育贡献度,学校以“十大项目”为主要内容推出“‘双高’这五年”系列主题宣传报道。
“双高”这五年,学校党委持续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抓好思政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实践探索形成“一个目标、双线融合、四横四纵、四有四新”的“1244”党建工作体系,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带领学校相继迈上“国家示范校”“国家优质校”“国家双高校”三个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的大台阶,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待转化成“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
学校党委蝉联“重庆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是重庆市首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示范高校,在近五年市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中,均被评为“先进领导集体”,在全面从严治党考核中均获“好”的最高等次,学校党委获市委组织部“嘉奖”,党政主要领导获“记功”表彰。学校综合实力稳居全国职业院校前列,在2023年软科中国高职院校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3;在2023年武书连中国高职高专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3。
“双高”建设以来,学校获得了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案例,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团队)等党建与思政国家级成果58项、省部级成果71项。学校作为市级唯一公办高职先后在全市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全市职业教育大会上作经验发言,并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党委书记论坛”等多个全国性论坛作经验交流。学校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832次;其中,人才培养和就业典型经验被央视《焦点访谈》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
较“双高”建设前,配齐配强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思政课教师人数增长54人,新增重庆市最美辅导员、重庆市优秀辅导员、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重庆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年度人物、重庆市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年度人物、重庆市高校优秀思政教育工作者9人;特色思政课数量增加9门,“大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增加6个,入选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获批重庆市第三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重庆市首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试点建设单位。思政课教师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比赛奖项32项,其中,连续三年获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辅导员在重庆市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人。立项省部级以上党建与思政类科研项目5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与思政专项研究项目9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研究)1项;入选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强案例和教育部全国劳动教育典型案例,荣获2021年度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2020-2022年教育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立项数量位居全国高职院校第一。
较“双高”建设前,学校入党人数增加1604人,入党积极分子增加6861人;学生参军累计增加1418人。“双高”期间,蝉联重庆市高校征兵数第1名,荣获重庆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以征兵促就业典型案例入选2021年度教育部全国就业创业百强典型案例;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达2万余人,获评全国“三下乡”优秀个人1人,获全国“三下乡”优秀单位、优秀团队3次,在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成果遴选活动、“镜头中的三下乡”征集活动、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展示等活动中荣获奖励33次;学生志愿者服务总时长从3512小时提升至307500小时,代表重庆青年参与西洽会、智博会等大型赛会服务工作,2021-2023年全校累计24次入选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的志愿宣讲团、全国示范团队,3次受到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一起云支教”优秀集体表彰,2023年获评“重庆市青年志愿者服务优秀集体”。
教师典型事迹
热爱生命 与学生一起追求诗与远方
重庆市最美辅导员 白玥婕
十六年,五届1038名学生;十五年,与病魔抗争。她对生命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对党和国家的忠诚,点燃了学生们心灵深处最宝贵的激情,引领和陪伴学生一起成长。在这十六年里,平均每年和学生谈话300余次,开展主题班会200余场,累计给3000多人上党团课、就业指导课。妥善处理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事件4起,所带班级 无一起安全事故。精准助力近30名困难学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她在辅导员一线培育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人物李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宋恒锋、全国技术能手陈涛等一大批优秀的大学生,所带班级曾获评重庆市“先进班集体”。她先后荣获2016年度重庆市高校“优秀辅导员”、2017年度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2018年重庆市“最美教师”、2020年重庆市“最美高校辅导员”、2023年重庆市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省部(校)级荣誉称号20余项,并于2023年成功申报“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工作室”。
“勤”写平凡人生,提升育人高度
从不会管理学生的新手“小白”到重庆市具有一定声誉的辅导员,她用“勤能补拙”的态度投身工作,边学边干,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努力增强育人本领。她挤时间学习,抢时间钻研,花时间育人,曾参与培训40余次,先后完成培训300余学时,获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等证书,成为学校最勤奋的辅导员之一。她经常向同事、前辈虚心请教,不断总结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从低年级“适应性教育”到高年级“发展实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以目标为导向的大学规划。在她的影响下,入学时顽皮惰学叫她“小白”的学生,在毕业时泪流满面不舍地说:“遇见白老师,是我们最大的幸运!没有她,就没有我今天的蜕变。”她乐于分享自己学习和工作的经验,所在团队的辅导员们也在她的鼓励下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和干劲,频频在全校辅导员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指导学生参与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全国金奖。
“新”写导学模式,潜挖育人深度
她努力将本职工作与院系实际、专业实际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育人模式。在调研中,学生普遍存在职业目标模糊、自我评估不够客观、规划意识比较薄弱、价值取向有失偏颇等问题。于是2021年,由她牵头成立了《北辰生涯辅导工作室》,结合高职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逐步构建起集生涯教育、生涯指导、生涯体验“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学生生涯辅导体系,立足“一站式”学生社区,构建起“三全育人”的新格局,推动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逐渐见行见效、走深走实,教育部高校思政网对《立足“一站式”学生社区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进行专题报道,所在学院18栋学生公寓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公寓”。经过两年的努力,工作室成功申报“重庆市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她积极推进学生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创新“四知四行”劳动育人模式,以“四行”(企业行,弘扬劳动精神;社区行,树立劳动风尚;乡村行,领悟劳动价值;红色基地行,厚植劳动情怀)为特色,组建“青春知行团”,打造“知·行”课堂团学活动项目,取得良好的效果。
“爱”写教育真谛,提高育人温度
她对学生的爱在每一届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伴着每一位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蜕变,一次次超越自己。她总是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让他们感觉到亲人般的温暖。当学生遇到情感问题意志消沉时,她会以知心大姐姐的身份去倾听,去引导;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瓶颈时,她会以学长的身份去鼓励他们;当学生家庭出现问题时,她会以朋友的身份去帮忙;当学生生活遇到困难时,她会以师长的身份帮他们重建信心,渡过难关。她善于观察每一个学生具体情况。如20级经济困难的小丁同学入校后一直很自卑,她了解到情况后帮助其 挖掘自己的优势,鼓励她竞选担任了团支书。三年后,这名学生带领的班级获评五星团支部,本人获得重庆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等,以优异成绩顺利升本。还有一名学生患癫痫病伴随有心理疾病,有多门挂科,她为他制订学习计划,“定向”辅导,使该生顺利毕业。
2008年4月勤奋工作的她不幸被查出患免疫系统疾病,长时间高烧不退,双腿红肿无法行走,但病重期间她仍然牵挂她的学生们,利用QQ、短信与学生保持沟通交流。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过多次反复的住院治疗后,病情逐渐得到控制,但仍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当她第一时间重返校园召开班会,分享自己战胜病魔的人生感悟时,全班同学都热泪盈眶,教室里响起了最热烈的掌声,该班级在毕业时被评为了“重庆市优秀班集体”。之后,她继续将自己的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尽管如今又罹患干燥综合征等多种疾病,也没能阻挡她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步伐。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悉心培育学生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和回馈反哺的感恩情怀。
在疫情期间,她心系学生,全力以赴奋战在抗疫一线,始终与学生在一起,鼓舞了所带的全部学生。她告诉学生: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小白老师都与你们同在。安慰外出隔离心理及其脆弱的学生:“等你们隔离返校,我会给你们每个人一个大大的拥抱!加油!”无论是深夜还是凌晨,她都亲自到校门口接他们,兑现了她对学生的承诺。从一轮又一轮核酸检测的组织到异常学生的安全隔离和接送,从学生们的一日三餐到主题班会的开展和心理状态的关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处,都倾注了她对学生的爱。学生曾这样描述她:“她看上去瘦弱,却总是在背后为我们撑起一片天,所以我们都很喜欢叫她‘小白姐’”。她用自己积极的状态和坚韧的毅力去感染学生,引导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身处学校,却如家般温暖,看着学生平安健康,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作为一名在学工一线工作了16年的辅导员,从曾经学生口中的“小白”,到如今的“大白”,改变的是称呼,不变的是她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担当有为,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心;是始终以奋进之心对待事业、以真诚之心关爱学生的行动。她积极阳光,热爱生命,用真心去关爱学生,用真爱去温暖学生,用真诚去感动学生,以自己的满腔热情诠释着这份平凡工作的不平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辅导员“立德树人”的本职,幸福地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播洒汗水和爱心,与学生一起奔跑在诗与远方的赛道上。
学生典型事迹
在一次次锻“练”中蜕变
2022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李小松
“The champion is China!”2022年10月,世界技能大赛日本赛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生李小松代表中国参赛,斩获光电技术项目金牌,用一技之长为国争光。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当今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是重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数字中国,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并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这位重庆小将力压韩国、东道主日本等国家,勇夺中国队在该项目上的首枚金牌。这是载入史册的一场胜利,这一刻见证了技能有多强,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见证了技能青年向上的力量!
“我来的目标就是金牌!”李小松眼神坚定,希望未来能够为国家赢得更多金牌,希望能从奖台走向讲台,通过他的故事影响更多人走上技能成才之路:
缘起:“电器杀手”——拆出不一样的人生路
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车田村,李小松一家6口的生活一直过得紧巴巴,父亲因身体不好,除了在家务农,就是在村里人修房子时打下零工。母亲挑起了家里的经济重担,在浙江的鞋厂伏案于流水线作业。家里还有妹妹、年迈的爷爷奶奶都需要花钱。
李小松过着“没有玩具”的童年,于是家里的电器成为了“玩具”。从风扇、机顶盒、VCD播放机……他像玩积木一样拆了拼、拼了拆,从最开始拆得七零八落被父母训斥,到完美复原无人察觉,再到后来安装完成后能剩下不少零件,他靠着一双手,一点点给自己拼凑完整的童年。家里很多电器隔三岔五就有某项功能失灵,但又不影响整体使用,父母以为“电器正常老化”,直到维修师傅揭开“秘密”才恍然大悟。但家人们都没想到,这个“电器杀手”,今后能“拆”出一条不一样的人生路。
蜕变:大学里的所有奖学金都拿完一遍
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接受教育,李小松以前的兴趣变成了如今的专业。周末、节假日的实训室里,他常常独自在默默练习,教练组长蔡运富老师看到这一幕,用手机记录下来,转发到训练群里鼓励其他同学。李小松在理论学习上也快人一步,每学期的专业课他都挤出时间提前自学完成,肚子里的“墨”与脸上的“汗”、手上的“茧”越来越多。
耐得住寂寞、熬得住孤独,所有的付出都在成绩上有所体现,这个以前从没得过奖状的学生,却在大学里把所有的奖学金都拿了一遍,大大小小的证书、奖状摆满一地。
2019年重庆光电技术国际邀请赛李小松作为中国代表捧回金牌;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光电技术项目获得银牌;在国家队十进五淘汰赛中获得第一名,最终拿到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的“入场券”。
训练:在一毫一厘中“较真”,练出“肌肉记忆”
为了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李小松足足准备了3年,训练时间表排得满满当当,从前期早上9点到晚上9点,每天训练12小时、每周单休1天,到后面冲刺阶段早上8点到晚上10点,每天14小时没有周末,即使春节过年回家也不忘带上工具加练。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世赛赢”。由于光电技术项目是新设比赛项目,唯一的训练方向就是主办方提供的技术标准文件和一套样题。团队将比赛中涉及到的每个知识点都延伸扩展至少8倍的训练量,又在时间上做减法,例如3.5小时的比赛时间,李小松必须在2.5-3小时内完成,预留充足的时间来检查作品和应对突发情况。光是焊接基础练习就达到上万次,很多动作早已形成“肌肉记忆”。
成功:巴渝工匠的技能风采闪耀世界舞台
抵达日本之后,还有2天时间就要正式比赛,突发情况又发生了。
实际使用的器材与参赛公布的器材不一致,缺少了一些关键零件直接影响光的测量。专家组长周渝曦老师跟主办方沟通无果之后,立马带着团队以“变”应万变,马上联系国内的技术支撑,重新计算灯珠、通宵调整方案。
机遇从来不会辜负有准备的人,不管突发情况有多难,李小松都能凭借前面99步的努力,在最后100步“化险为夷”: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项目中,7个小时的比赛时长让很多选手体力不支,而李小松在6小时内圆满完成;比赛题目全是英文,甚至长达10页纸,依靠翻译至少占用比赛时间1个小时,这个曾经150分英语只能考30多分的少年,能够做到基本看懂所有题目;在照明环境场景设计等项目中,主办方临时将比赛时间缩短,这让很多选手措手不及,并且在技术标准上难度加码,出现差错直接0分处理。赛场上能听到其他选手的叹气声,在别人慌乱阵脚的时候,李小松不仅出色完成作品,还预留充足的时间检查了一遍……
4天比赛时间、7大比赛项目,直到最后传来胜利的消息,第一名!实至名归的第一名!平常不喜形于色的李小松眼泪一下涌了上来,身披国旗站上领奖台,大声唱着国歌,心中无比的自豪。
“3年的努力,终于圆梦。” 小松的事迹是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生动实践!光电技术项目作为由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联合企业发起,并由中国申办成功的新增世界技能大赛赛项,这枚金牌意义非凡,凝结了我市相关部门以及专家教练、后勤保障团队所有人的心血与智慧,这是属于国家、属于重庆的一枚世界金牌,巴渝工匠的技能风采和青春力量闪耀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