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正智信·联融美”,沉淀至善成美的办学育人文化

2022年05月11日 15:33  点击:[]

正智信·联融美,沉淀至善成美的办学育人文化


一、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多年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电子信息办学特色,聚焦芯屏器核网 融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实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梦凝聚广大师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沉淀形成了正智信·联融美至善成美的文化育人体系,体现了行业性和职业性特点,形成了具有社会主义时代要求、高职院校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育人文化。

正智信·联融美中的,即正确、正向、正气,主指学校立德树人价值取向正;,即仁智、睿智、学智,,即自信、守信、至信,,即联系、联合、联动,是从学校的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智能制造、智慧健康、信息安全、物联网技术等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抽象出来的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美好词汇”“融合,主指智联信息安全仗剑走天涯、情系品牌诚信载誉贯天下,即融汇、融通、融洽,既指产教融合办学育人,也指与产业文化、校友文化、质量文化等的交流互鉴;,即形式美、感知美、行为美,这种美不是私美,而是公美,成就小我、中我、大我之美,指重电人追求职业精神专注极致,精益求精的使命担当、美好追求和愿景达成,沉淀为重电独特的正智信·联融美至善成美的育人文化体系。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建思政铸魂,确保文化建设方向的“正”

1. 抓牢政治引领铸魂工程,坚定正确价值。把党建作为办学治校基本功、思政作为各项工作生命线。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开展文化建设专题研究并把校园文化建设列为党建工作重要指标,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强化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与监督作用。同时,将文化建设列入意识形态责任清单、党建与思政工作责任清单、廉政建设责任清单,作为学校党委会会议、各二级学院党总支部会议重要议题。着力推进党建双创形成以专业为特色的一院一品党建文化。

2. 抓实思政教育固本工程,唱响正向旋律。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成立知行研习社,共建市级青年协同育人研究中心,全覆盖推行课程思政。出台《大思政教育工作责任清单》133条,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10个素质学分落实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毕业标准。紧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校本校友文化,吸纳行业企业文化等文化资源,积极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020年学校入选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3. 抓好基层堡垒扎根工程,营造正气氛围。充分发挥支部七个有力作用,实施三双模式助推双带头人培育,常态化推进每月主题党日和政治理论学习,巩固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做实支部两个一活动,拍摄优秀励志影片、师生共同讲述红色革命故事,画笔下述中国故事,行走中的思政课堂师生主题实践研修进入学习强国平台,青春为祖国歌唱大型MV被教育部官微推送,并收录入学习强国平台。2020年学校党委获全市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6个党组织成为全市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单位,作为全国十所高职院校之一入选教育部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1个。

    (二)“全人教育”培育卓越工匠,发展文化建设的“智”

1. 立德树人,培养卓越工匠仁智。将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融入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浸润学生德行、滋养学生心灵。投入2000万元建成重电国学(非遗)传承中心,高质量开设《古代行为礼仪》《汉字文化学》《国学智慧》等课程。实施百工博雅系列计划、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推行1+X证书制度,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完全人格、高超技艺、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

2. 开拓创新,培养卓越工匠的睿智。持续深化完全学分制与弹性学制,不断完善分类分层教育教学长效机制。围绕技术技能教育的英才育人理念,持续推进工匠工坊支持计划”“星光大道奖励计划,重点打造灵巧手机器人、车身修复大师”“网络空间安全雏鹰”“5G精英等特色文化培育项目。开展通识教育改革,开设科学精神与思维创新、历史传承与哲学基础等六个拓展模块,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理性思维。巩固深化环重电双创生态圈,为重电学子开出个性化成长清单。

3. 求真务实,培养卓越工匠的学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依托课程模块设立基层教学组织,构建以模组为单位的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创新教学团队。有序实施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促进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实现书证融通。同时,在口诀手授中知行合一、推陈出新、精益求精,从经验技能上升到策略技能,培养聪明的卓越工匠。

(三)提高办学育人治理水平,发扬文化建设的“信”

1. 健全办学育人现代治理体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学校《章程》为统领,进一步明确办学宗旨、权利义务和主要任务,厘清大学治理结构,厘清基于相互需求、产权介入、要素融入与效益分享的产教深度融合体制机制,建立党委领导下的行政权利、民主权利、学术权利均衡新格局,坚定文化自信。

2. 推进治理体系科学化,厚植文化守信。主张学术规范和程序正义,做到人人守诚信,诚信惠及人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和长效机制,找到最大公约数、划出最大同心圆。建立办学治校育人和相关权益攸关方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多主体融入机制,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园区、院所、校友、学校事业发展共同体,营造诚信文化环境。

3. 打造优质共生型智能生态,实现文化至信。以数据为抓手,扩容教育云,彻底消除学校信息孤岛,全面提升校际、校企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对数据流进行挖掘与分析,提升教学决策支持、精准质量监测、综合校情分析、师生发展导航等服务,学校智慧校园水平和基于信息化的学校治理服务效能,全面提升文化至信。

(四)形成射环状交互格局,彰显文化建设的“联”

1. 文化兴校,打破藩篱,创设多维联通路径。秉承文化兴校的理念,建立党委引领、行政施行、团学跟进,宣传督导、教务总牵、院系落地、质量诊改,教师协同、教改推动、职评激励机制,党政齐抓共管、部门联动、家校企社协同,推进新时代大思政一体化育人格局。充分利用学校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智核资源,打破校企藩篱,与华为、启明星辰等行业领军企业深入合作,积极参与国家或重庆地区标准的制定,做高职院校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的引领者。

2. 文化强校,架设立交,寻找多元合作伙伴。发挥地处科学城智核区区位优势,聚焦重庆芯屏器核网,对接产业链”“技术核”“职业域,以群建院,学院办学校,使其能直接实现高职院校的四大职能,促进其育人功能性表达和集群实体化运作。利用学校重庆电子信息职教集团、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教融合发展联盟的牵头单位优势,依托重电华为ICT学院等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产业学院,实现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场文化、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

3. 文化治校,搭建互通平台,推广重电经验。合作共建重电海外分校、丝路学院”“鲁班工坊和国际产业学院。依托国()外园区和企业共建国际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与走出去产能多形式合作办学,开展面向当地员工的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开发适合当地国情、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的专业群国际化课程标准和资源,推广具有重电特色的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经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学校成为走出去产能的成长伙伴。

(五)构建多维协同的同心圆,铸就文化建设的“融”

1. 畅通政行企园所校合作,实现多主体、多平台、同向融汇。加强与政行企园所校的合作,畅通一条集教学、科研与技术服务合于一体的文化育人通道。 打造党员教育微信平台,党性实岗锻炼平台,用身边党员鲜活事例影响教育全校师生。建成校企共建党建创新实践基地15个,深化双课融通、三师协同、四步循环双创育人国家教学成果奖项目,构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互通共享平台,繁育环重电双创生态圈,形成人人成才、人人有才、人人出彩双创育人品牌。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创新企校双师在线育人模式,实现生产场景与教学场景的无时延对接。

2. 打通渠道约束瓶颈,畅享人与信息融通。以数据为抓手,用数据治理、数据服务、数据感知,建成重电大数据中心、在线服务中心、智慧决策支持中心、态势感知体系和省级示范智慧校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基于互联网+”实施校际、校企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全面推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助推教学水平显著提升。建成数据开放共享、资源优质丰富、治理透明高效、服务便捷周到、信息安全可靠的高水平智慧重电

3. 创设共生文化环境,融洽师生关系。弘扬用亲和师生关系构筑重电家园的校友文化,成立了重电校友总会和19个省级校友分会,建立了校友日和校友文化周、秩年返校、分会轮值、校友大使、校友通讯、校友服务中心、校友励志奖学金、校友+职场校友+学历提升校友+公益校友+融合发展等常态化校友文化运行机制。新生从报到注册成为重电人开始,在校期间始终有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企业导师四类人员为其成长发展保驾护航。学生毕业后,由各校友分会通过校友大使与母校保持终生联系,校友与母校形成了荣辱与共、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六)诠释丰富的物景象,成就文化建设的“美”

1. 打造校园景观筑物,传承形式美。整体规划建设校园人文景观。围绕学校校训、人文精神、办学理念、特色定位等理念识别系统,规划建设一轴双核、一核多组团多点的校园景观结构。建成以学子广场为核心的立德树人学子芯主体人文景观,以及重电赋景观石等系列人文景观。强化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建设,依托学校立项的教育部中国书法一带一路魅力之旅项目,高水平建成重电国学中心,打造国学赏习一体主题教室,设立川江号子国家非遗大师工作室,开展巴渝文化根脉探寻,创建国家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 体验三美育人,感知艺术美。秉承用开阔眼光视野描绘美好未来的育人理念,将规整美、技艺美、感知美进行有机结合,系统设计美育课程体系。将艺术课程与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开设《非遗与传统工艺》等文化价值引领的通识核心课程73门,高标准打造了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宣讲团、重电大学生艺术团、啦啦操代表队、重电百工合唱艺术团等精品文化艺术团体。师生共同编导创作的公益励志电影《黄桷树下的孩子们》在全国院线上映。学校数字化复原工程《遇见·楼兰》项目亮相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

3. 以匠修心、以美练技,展示行为美。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派出4名驻村第一书记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学校帮扶巫溪县开设山地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巫溪小店,派出3名教师对新疆、巫溪等贫困地区学校进行对口支援,彰显重电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组建全国首支高职院校暑期社会实践团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来西亚,开展中国文化交流活动。将劳育和美育融入课程项目实训和技能赛项训练,通过口诀手授让师生体验规整美、技艺美、感知美,养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重电独创的工匠精神培育机制奠定了技能大赛的好成绩,学生技能竞赛获奖全国职业院校领先,2020年,国家级奖项63项(一等奖15项),省级奖项296项,斩获全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金牌、银牌各1枚,5个项目进入国家集训队;代表重庆高职首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并获优胜杯单位;在高职发展智库年报中,教师及学生技能大赛获奖数量和质量位列全国第4

三、取得成效

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校训校史、文化资源、校园环境、文化活动等载体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在蓬勃发展中结出累累硕果。

质量文化助推治理水平提升。学校将文化兴校确定为学校办学治校的发展理念之一,构建了严谨规范的工作秩序和规章制度体系。遵循“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确立教师、学生、专业、课程等10类诊改主体,实施了两轮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形成了人人生成、人人创享的质量文化,促使学校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校园文化彰显育人价值成效。学校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品质。学生获重庆市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16项,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国家级奖励13项,获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学生啦啦操队获全国团体、单项冠军30个,并勇夺夏威夷国际技巧与舞蹈啦啦操锦标赛银牌;学生男子足球队连续十年蝉联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高职组)重庆赛区冠军,并获2016年全国总冠军,重电足球获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

特色文化催生优秀创新成果。学校坚持文化兴校,沉淀正智信·联融美至善成美的办学育人文化,建成首批重庆市文明校园。坚持用亲和师生关系构筑重电家园理念,打造特色校友文化,获第一届全国高职院校校友工作先进单位;作为教育部首批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单位,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人人生成、人人创享的质量文化,顺利通过全国诊改委专家组复核;依托重电国家级众创空间,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人人成才、人人有才、人人出彩的创新创业文化。双课融通三师协同四步循环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模式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党建带团建,青马铸魂扎根,武装重电青年头脑、指导实践,形成了德技精湛,润泽芳华的团学工作文化。获团中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案例。

文化积淀赢得广泛社会声誉。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杨成兴同学获中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强称号,原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特别批示:要认真总结杨成兴创新创业结果,积极推广其创新创业精神;组建全国首支重走海上丝绸之路.传递中华民族文化高职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专项团队走进马来西亚,开展中国文化推广活动,获全国三下乡最具影响好项目奖;“1368”学生教育智慧管理模式入选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50


上一条:“1244”党建工作体系:党建与学校事业深度融合发展实践模式

关闭